来源:河套网 发布时间:2024.08.19
近日,深视新闻报道称,《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发展规划》(以下简称《河套深圳园区规划》)发布一年来,深圳抢抓机遇,加快推动重大国家战略落地落实,把河套合作区这个重大合作平台建好、用好,推动河套合作区从“小小河湾”发展壮大成为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科创引擎”。
奏响深港合作“新乐章”
8月5日,河套合作区首班深港跨境直通巴士从深圳园区出发,35分钟左右便抵达香港科学园,整体通勤效率提升30%,为深港科研人员提供“点对点”便利通勤服务。
舒糖讯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CEO何耀威说,“以前通勤需要1个小时,现在只需要40分钟以内,我们就能到达了”。他表示,申请“一号通道”通行批文卡,从申请到获得批文卡只花了一个星期,这样的“河套速度”让他很惊喜。
河套合作区正实现从“零的突破”到“集聚发展”,以“小支点”撬动湾区创新“大效应”。香港科技大学深港协同创新研究院执行总监高凌云介绍道,“我们目前已有17个实验室,主要研究领域分为材料科学、智能制造、机器人、生命健康及智慧城市等。如今,已有产业化项目6个,发表论文400多篇,已申请专利50余项”。
构筑中试转化“生态圈”
据中煤科工集团首席科学家王雷所说,“目前河套具身智能机器人中试平台已经实现了不少于22个场景,50多种技术、元器件、单元模型的测试,产业链上下游的标准测试都在这里进行深化,我们可以在河套牵引最顶级的研发资源,极大程度提升技术落地的周转率”。
深耕规则机制“试验田”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港澳及区域发展研究所副所长谢来风认为,“制度创新能保障河套合作区打造国际化科研环境。河套合作区作为一个国际化科研枢纽,未来很重要的一个使命就是通过制度创新,以一个‘小空间’来承载大战略,提升整个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加快大湾区的产业创新。”
河套发展署副署长余杰表示,“接下来,河套发展署将围绕构建‘国际化科技特区’这个主题,一以贯之、全面落实《河套深圳园区规划》,发挥好‘平台’‘通道’‘基地’和‘枢纽’作用,构建最有利科技创新的政策规则体系,为我国深入融入全球创新网络率先开辟新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