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大公文汇 发布时间:2024.08.05
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昨举行国际产业中试平台授牌仪式,4个已建成、6个筹建中的中试平台正式亮相,其中香港中大、城大是中试平台参建者。国际产业中试平台集体亮相,显示河套区建构具国际竞争力的产业中试转化基地,进入实质推进阶段,亦显示深港合作建设中试转化基地迈出新一步。河套园区既是深港合作的结合部,亦是资金、成果及人才的集纳地,河套中试平台可发挥「一区两园」优势,推动香港科研及金融等优势,与已深具实力的「湾区智造」结合联动,达至要素自由流通、效能最大程度发挥。特区政府要通过有为政府与高效市场的结合,推动香港科技成果与湾区产业链对接,加快香港再工业化进程。
中试是产品正式投产前的试验,中试平台则旨在通过提升技术成熟度、验证工艺适应性、完善生产流程,将科技成果转化完善。达至批量生产阶段。此次河套授牌的中试平台,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领域,重点支持港澳、国际及内地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和创新型的高新企业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其中已建设的平台包括香港中文大学深港创新研究院(福田)建设的河套智慧医疗机器人概念验证中试平台;筹建的中试平台包括香港城市大学物质科学研究院(福田)参与筹建的河套电子光学仪器中试平台。众多中试平台集体亮相,标志着河套建设具国际竞争力的产业中试转化基地,已进入实质推动阶段,显示深港合作取得新成果。
特区政府锐意进取、全力将香港发展成为国际创科中心,策略是上中下游加强连接、同步推进,包括上游的基础科研、中游的成果转化、下游的产业化商业化等。为鼓励科研成果转化,政府采取三大策略:一是于2023年10月正式推出100亿元的「产学研1+计划」,主要针对中游的转化,支持不少于100支有潜质成为初创企业的大学研发团队;二是政府推出100亿元「新型工业加速计划」,主要针对下游的产业化、商业化,以配对形式资助在港新设立生产设施的特定科技企业,提供最多两亿元资助;三是将河套香港园区构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中试转化基地。政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措施,有效拉动社会资本投入,激励大学科研转化,助力国际企业进驻香港、丰富产业集群,有力推动香港再工业化进程。
应该看到,目前在中试平台发展上,湾区内地城市发展得更快,尤其今年年初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改委联合发布《制造业中试创新发展实施意见》后,湾区中试平台发展速度更为迅猛。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拥有「一河两岸」、「一区两园」的优势,既是深港合作的结合地,亦是世界创科资源和资金人才的集纳地,深港发挥两地优势,建设国际产业中试平台,正是发挥制度创新动能,促进人员、货物、资金、信息等要素自由流动的重要探索,也是构建更加健全中试服务生态建设的全新一步。
香港科技界、产业界要善用河套中试平台,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更要进一步通过中试平台,与湾区内地已具备强大实力的「湾区智造」结合、联动,把香港科技、金融等优势,与湾区产业能力深度融合、加快香港再工业化步伐。在这过程中,特区政府要扮演更积极主动的角色,将有为政府和高效市场更好结合,加强与深圳的沟通交流,充分发挥国家支持政策效用,加快要素自由流动、效能更好发挥的制度创新,加快把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建设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