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本网 发布时间:2025.02.10
2023年8月8日,国务院正式印发《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发展规划》(下称《深圳园区规划》),要求高质量、高标准、高水平推进河套深圳园区建设,积极主动与香港园区协同发展、优势互补,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重要极点。
今年11月20日,香港特区政府正式发布《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香港园区发展纲要》(下称《香港园区纲要》),明确阐述香港园区的发展愿景与使命、重点发展方向和策略及促进港深两地园区跨境要素流通的便利措施等。
至此,河套“一区两园”发展规划完成整体拼图,实现战略协同。《香港园区纲要》不少内容涉及深港合作,其中29次提到“深圳园区”。具体哪些内容与河套深圳园区相关?将如何实现河套合作区“一区两园”协同发展?从两地园区发展目标、空间规划布局、协同发展方向等方面可体现。
三大定位四大方向
2035年两地园区协同将河套推至国际领先地位
《深圳园区规划》中明确了河套深圳园区的三大定位,即深港科技创新开放合作先导区、国际先进科技创新规则试验区,以及粤港澳大湾区中试转化集聚区,并要求在2035年全面形成协同创新发展格局,使河套合作区成为世界级科研枢纽,科技创新国际化居于全球的领先位置。
根据这三大定位和河套香港园区的发展愿景与使命,香港特区政府拟从打造世界级产学研平台、建设具国际竞争力的产业中试转化基地、营造全球创科资源汇聚点、开辟制度与政策创新试验田四大方向全力推进香港园区的发展,拟将其发展成为联通内地与国际的世界级科技创新枢纽,以及国家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策源地。
在此基础上,《香港园区纲要》提出清晰的园区发展目标,立足当下,以2030年和2035年为关键节点,以两个五年期分阶段推进河套香港园区建设。
河套香港园区两个五年期规划
至2030年,河套香港园区与深圳园区基本形成高效创新协同机制,两地开放合作持续深化,创新要素跨境便捷流动的效率提升。
至2035年,河套香港园区全面发展格局形成,协同深圳将河套推至国际领先地位,并与大湾区内地城市成熟的先进制造业体系有机结合,建设具国际竞争力的产业中试转化基地,加速香港的产业发展。河套合作区在国际上树立世界级科技创新枢纽的地位,促进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香港国际创新科技中心的高质量建设。
设三大功能区呼应深圳园区
聚焦生命健康、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
为有效促进深港协同发展与科技创新要素跨境流动,河套香港园区与深圳园区在园区规划的空间布局、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紧密联结。
河套香港园区位处香港北部河套地区,毗邻落马洲支线口岸(连接深圳福田)及落马洲口岸(连接深圳皇岗),占地约87公顷,由西至东分两期发展,第一期用地再细分三个批次发展。
河套香港园区交通规划图
根据《香港园区纲要》,河套香港园区设有产学研区、临床试验研究所,以及人才住宿区、小型都市生活及休闲区和中央大道等。
以功能区块划分则为生命健康科技区、人工智能数据科学区和新科技与先进制造区,聚焦的科技领域与《深圳园区规划》重点推动的信息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技术、生命科学与技术等前沿科技领域产业相呼应,亦与《香港创新科技发展蓝图》着重发展的三大策略性优势科技产业一脉相承。
河套香港园区功能区规划图
今年7月,深圳市政府正式批复的[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法定图则中,明确河套深圳园区的规划范围包括福田保税区和皇岗口岸片区,总面积3.02平方公里。
为探索更紧密的深港合作机制,河套深圳园区将着力构建“一心两翼”的总体空间格局。中心区域规划建设为国际高端科技服务枢纽,西翼规划建设高端科研区和中试转化基地,东翼规划建设国际协同创新区和国际人才社区。
此外,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建立完善的对内对外综合交通体系,如新建穗莞深等城际铁路、提升改造皇岗路、新洲路南延工程等;优化内部交通,构建“五横六纵”道路网络;跨境基础设施,福田口岸将预留改扩建条件,皇岗旅检大楼将进行重建;整合皇岗、福田两大口岸综合枢纽和公共交通。
[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法定图则
从四大方向看深港协同发展是河套合作区发展的主轴
方向1:打造世界级产学研平台
鼓励国家重点实验室与两地园区建立合作
香港特区政府一直积极推动香港与广东省(包括深圳市)在前沿科技研究及成果转化方面的合作。其中,香港特区政府在创新及科技基金下推出了粤港科技合作资助计划,与广东省和深圳市政府联合资助科研项目。计划推行至今,广东、深圳与香港共同支持了超过330个研发项目。
近年,随着深港协作持续推进,首套由内地和香港共同研究编制的联合政策《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联合政策包》在2022年7月正式发布,创新性的在人、财、物及配套方面实现深港政策全链条协同支持。
今年10月,香港应用科技研究院全资子公司应科院科技研究(深圳)有限公司在河套深圳园区揭牌,深港科技创新进一步合作,综合发挥两地优势,为国家发展新质生产力作出贡献。
深圳应科院揭牌仪式
当前,为配合国家整体发展规划,香港特区政府已启动对香港的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组,经审核通过的实验室将更名为“全国重点实验室”,并欢迎这些实验室在河套香港园区设立科研基地,并与河套港深两地园区的科研机构建立合作伙伴关系,进行产业合作,加速优秀科研成果转化应用。
此外,香港特区政府鼓励香港高等院校的研发团队、科技企业及其它研发主体进驻河套,联动大湾区的产学研创新力量,汇聚并融合两地优势,就双方共同关注及具策略意义的重点领域组建主题联合实验室。截至目前,河套深圳园区已汇聚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等5所“世界百强”高校超20个重点科研项目。
11月21日,河套深圳园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临床试验中心与香港园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临床试验所正式揭牌,双方将共建协作平台,加速医疗创新产业发展。
“一中心一所”同日揭牌,是继《香港园区纲要》发布后河套“一区两园”实现战略协同的首个标志性事件。
根据《香港园区纲要》,河套香港园区设立的粤港澳大湾区国际临床试验所,将为医药研发机构提供一站式的临床试验支持平台,并与河套深圳园区的粤港澳大湾区国际临床试验中心共建大湾区临床试验协作平台,拓展研发网络,缩短临床试验起动及完成时间,探索以该平台打通数据、样本等创新元素跨境使用,加速医疗创新产业发展,支持先进生物医药技术创新应用。
方向2:建设具国际竞争力产业中试转化基地
实现内地生物样本及医疗数据在河套跨境流动
《深圳园区规划》明确,要推动及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先进生物医药技术、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发展前沿领域的发展和布局。这些领域与香港创科策略高度契合。
河套香港园区有意建设具国际竞争力的产业中试转化基地,汇聚海内外创科企业,将其先进研发成果转化落地及进行中试。
生物医药实验试剂
香港特区政府认为,港深生命健康科技产业具有明显互补性,并鼓励两地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与企业建立更紧密的合作关系,充分利用河套创新要素高效流通的优势,在安全有序的管理框架下,实现内地生物样本及医疗数据在河套跨境便捷流动,加快科研及中试,共同推动诸如新药物和治疗方法的开发等项目落地。
同时,利用香港与内地不同的临床试验资源和规范框架,与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派驻河套深圳园区的大湾区分中心建立密切联系,加快新药和治疗方法的临床试验进程,以及国家和国际标准认证,加速新药及医疗器械的临床应用,带动医疗相关产业发展。
此外,河套香港园区与深圳园区在智能制造、智能医疗、智能网联汽车及无人驾驶等领域展开创新应用的试点示范,促进香港与内地和国际的合作,推动人工智能技术的落地。
方向3:营造全球创科资源汇聚点
推动“港资港法港仲裁”扩展至河套全园
香港是国际金融和贸易中心,不论是对外联系、营商环境、经贸往来还是司法体系等,都与国际先进经济体深度接轨。
河套香港园区效果图(来源:港深创科园官网)
在法律服务方面,河套香港园区将增设商业法律机构服务点,加强两地园区入驻企业与香港法律服务的日常业务对接,并积极推动将“港资港法”和“港资港仲裁”扩展至整个河套,增强国际企业进驻河套的信心,助力内地企业拓展海外市场。
河套深圳园区坚持与香港园区协同发展,并充分发挥香港“背靠祖国、联通世界”的“超级联系人”作用。目前,引进了中国(南方)知识产权运营中心、中国(深圳)知识产权仲裁中心、深圳市涉外涉港澳商事一站式多元解纷中心等接轨国际的法律服务中心,形成一站式国际法律服务新体系。
方向4:开辟制度与政策创新试验田
着手人员流、物资流、资金流、数据流四方面
《香港园区纲要》称,河套合作区由香港园区及深圳园区在深圳河两侧以“一河两岸”、“一区两园”的理念构建而成,是国家唯一实现地理上横跨两种社会制度、经济和司法体制,并以科技创新为主题的重大合作区,区位优势突出,具有探索与实践创新制度和政策的必要条件。
河套香港园区与深圳园区将积极研究并试行创新性的便利措施,推进协同发展及高度衔接,为河套合作区构建最有利于科技创新的政策规则体系。
其中,实现创新要素跨境便捷高效流动是确保河套成为国际科技创新高地的关键。深港两地政府将从人员流、物资流、资金流和数据流四方面着手,争取在河套试行专属的跨境措施,推动重要创新要素在区内便捷流动。
河套香港园区规划效果图
在河套合作区东西两侧分别建设跨河行人桥梁直接连接两地园区;
以一区两园的模式,实现科研人员每日“早出晚归”往返港深两地园区。建立创新性的便利通关模式,容许两地园区特定人员便捷过境。
目前,“一号通道”便利进出车辆的审批权已下放至深圳,河套深港跨境巴士实现直通往来深港,科研人员从香港科学园深圳分园到香港科学园点对点通勤时间压缩至35分钟左右,整体通勤效率提升30%。
利用“绿色通道”、“白名单”等机制,并利辅以科技手段,简化科研物资和设备进出两地园区的出入境手续和审批程序;
积极探讨政策创新,在港深两地园区利用无人低空运输工具(如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实现物资跨境流动。
今年9月,海关总署印发《海关支持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若干措施》,对于河套深圳园区海关监管区域内纳入“白名单”备案管理的科研机构与企业及其相关货物发布10项举措,进一步促进深港物资等创新要素跨境流动。
用好河套香港园区的国内境外特殊地利优势,与内地有关方面积极探讨便利落户河套香港园区的内地企业跨境调拨资金的措施,支持两地园区产业项目进行相互融资。
自2023年9月起,“科汇通”试点率先在河套深圳园区开展,允许境外科研资金直接汇入园区外资非企业科研机构,园区内已有多家科研机构完成科研资金入境,极大便利深港科研资金跨境流动。
深圳数据交易所
扩大内地科研数据跨境至河套香港园区供园区内的企业和机构使用。与临床试验相关的内地医疗数据,实现内地医疗数据跨境至河套香港园区内存取及使用;
探讨两地园区共享科研数据及推进研发数据互认制度;
建立数据跨境流动管理机制,创新据保护及管理制度,助力香港成为国际数据港。
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表示,香港将结合“一国两制”优势和“一河两岸”地利,全速推动香港园区的发展,并协同深圳,把河套合作区打造成为世界级的科技创新重点平台、国家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策源地、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在科技创新方面,河套深圳园区已推进和落地高端科创项目超200个,聚集500多家科技企业、1.5万名科研人才。
未来,河套发展署将紧紧围绕协同香港推进国际科技创新这一中心任务,坚持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坚持深圳园区和香港园区协同发展,坚持着眼全球配置一流科创资源,充分发挥香港“背靠祖国、联通世界”的“超级联系人”作用,推动河套合作区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重要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