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港青年科创汇

首页 > 创新视界 > 深港青年科创汇

从河套走向日本,国际星闪联盟迈出国际化第一步

来源:河套网    发布时间:2024.09.19

近日,由国际星闪无线短距通信联盟(简称“国际星闪联盟”)主办的“面向智能社会先进技术多样化及短距离无线通信相关产品策略论坛”在日本东京国际会展中心举行。此次论坛是国际星闪联盟第一次国际化产业交流活动,标志着联盟国际化工作从战略走向落地的第一步。

活动现场照片。

论坛围绕未来智能社会的发展趋势,着重关注智能网联汽车、智能制造方面星闪技术的应用场景和发展空间,探讨了技术变革及竞争压力下的产品战略,并对外公开展示了包括芯片、模组在内的近百件星闪产品。

国际星闪联盟是制定新一代短距技术标准的国际产业联盟,致力于建立面向智能化新场景要求的无线短距统一标准,构建低时延、高可靠、高并发、高速率、高安全、智能化、革命性的短距互联体验。已入驻河套国际产业与标准组织聚集区。

河套国际产业与标准组织聚集区于2024年1月揭牌,是国内首个国际产业与标准组织集聚区。目前,已吸引世界无线局域网应用发展联盟、世界超高清视频产业联盟等众多国际知名组织及服务机构共熵产业与标准创新服务中心的加入。

一、聚焦场景·深入分析

(一)“星闪技术将会是解决和优化未来电子电器自动化和智能化的重要之匙。”——AZAPA株式会社社长近藤康弘

近藤康弘围绕日本智能社会5.0发展,分析了短距通信技术,特别是星闪技术巨大的技术和商业空间。

在未来,海量的传感器接入、智能业务的开展不仅需要长距离通信网络的铺开,更重要的是使用短距离通信技术做本地的接入和数据处理,保护信息传输的低时延、安全可靠,进而为用户提供优质的使用体验。

(二)“智能交通领域标准制定、设备在虚拟空间的交互等,都是短距技术能够发挥通信优势的空间。”——原丰田汽车常务理事、先进技术开发Company Fellow葛卷清吾

葛卷清吾聚焦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趋势和行业痛点,分析了使用通信新技术加强汽车制造、优化用户驾驶和使用体验的路径。

自动驾驶需要车辆能够快速感知周边信息变化,并且提供数据供处理器决策。在高精地图和道路设施交互方面,将环境信息分为SIP一期和二期,分阶段演进。

(三)“希望各种企业便利地使用和试用星闪技术的内容。除2.4GHz以外,是否可以考虑使用Sub-1G频段作为推广的空间?”——EPFC副理事长岡山義光

岡山義光面向智能工厂的技术演进,分享了智能制造和现有网络的发展趋势。

从以前的现场处理方式逐步演变为基于边缘计算的物联网数据收集和网联化处理,工厂数据的传输与自动化机器人的动作数据传输等都是边缘数据技术的演进方向,对未来现场无线化、AGV控制、厂区和人员健康监控有一定必要性和技术空间。

(四)“短距化、低时延化、智能化等要求通信技术必须提供可靠、安全的连接能力,进而支撑更大规模和更高精度的应用。”——软银株式会社安藤高任

安藤高任从广域通信入手,洞察了交通领域、家居领域的诸多潜在问题,如驾驶安全、生命健康等方面,都需要向智能化、感知化、数据化进行演进和发展。

此外,现代文化研究所的八杉理博士、新潟大学佐佐木教授和落合勇太先生分别围绕中国智能车研究、日本短距通信频谱系统的现状与未来趋势、实现数字连接的组织监管方式分享了相关研究观点。

二、面向未来·创新落地

(一)“国际星闪联盟和联盟单位会员企业愿意与日方企业一道,共同推进技术创新和落地。”——国际星闪联盟秘书长曾国松

曾国松详细介绍了星闪技术的优势、潜在高价值场景、联盟职能与定位等问题。他指出,星闪技术的全新技术架构、标准演进和聚焦低时延、高可靠、精同步、高安全的无线短距连接能力,是解决并发展日本各产业问题的潜在抓手。

(二)“德凯会支持星闪技术在全球市场的测试认证活动,希望与各方一道共同推动新技术加速落地。”——德凯日本CEO Miguel Delorme

Miguel Delorme表示,德凯作为全球知名的测试机构,也是最早进入并支持星闪测试技术的国际化大厂,一直看好星闪技术的发展,并对星闪的国际化前景抱有信心。

此外,联盟单位会员企业代表,鹰驾科技CEO郑智宇、杭州永谐CEO马长春、江苏润和软件副总裁刘洋分享了在星闪技术上的最新成果和市场计划。

三、国际合作·互利共赢

活动最后,国际星闪联盟正式任命AZAPA社长近藤康弘为“国际星闪联盟日本筹委会组长”,负责国际星闪联盟在日本的机构筹备和产业推动工作。

近藤康弘随后从组织建制、目标结构、资源规划、技术面向等多个方面介绍了“星闪日本推动计划”,并呼吁更多在日企业加入该计划,希望联盟的现有成员能够向日本方面积极赋能,加强合作,共同推动星闪技术国际化发展。

近藤康弘接受任命。

国际星闪联盟秘书长曾国松与EPFC副理事长岡山義光代表两方联盟签署了合作备忘录。AZAPA株式会社分别与鹰驾科技、杭州永谐、润和软件签署了合作备忘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