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首页 > 创新视界 > 媒体聚焦

羊城晚报:逐梦河套的“过河者”

来源:河套网    发布时间:2024.09.27

9月26日,《羊城晚报》刊登了关于河套深圳园区企业创业者的文章《逐梦河套的“过河者”》。以下为报道全文。

《羊城晚报》刊登报道。

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以下简称“河套深圳园区”)占地3.02平方公里,小小的土地面向深港两地广袤的合作空间,吸引了众多科研团队与创业者走进河套,成为我们口中的“过河者”。他们创新合作、联动发展,不仅是河套合作区创新生态的新质生产力代表,也是河套合作区未来建设发展的主力军。近日,记者走进河套深圳园区采访了多位“过河者”,了解他们的创新创业故事。

“期待构建大湾区良好的创业生态链”

“我们主要研发零能耗被动式建筑节能涂料。”河套深圳园区的绿色可持续开发实验室内,来自香港科技大学航空航天机械工程系的罗文君博士把涂料与未涂料的太阳板进行了隔热性和自清洁测试,得到了令人欣喜的结果。

罗文君。

记者了解到,在2020年5月,香港科技大学于河套深圳园区正式注册成立了香港科技大学深港协同创新研究院。借此机遇,罗文君在学校支持下,于2023年将名下的香港可乐多绿材科技有限公司的分公司落户在了河套深圳园区的港科大蓝海湾孵化港,进行创业团队的孵化。学术团队利用香港高校的前沿技术进行产品的迭代,再结合河套深圳园区的工程师团队推动前沿的技术落地。“我们在深圳园区搭建了一条生产线,之前的实验室每一天产出约20公斤的自清洁纳米涂料,现在可以每一天产出大概200公斤。”罗文君兴奋地说。

入驻河套深圳园区后,罗文君表示公司不仅得到了商务洽谈、法律咨询等成熟的配套服务,也享受着便利的交通和优美的办公环境。谈及最大的感受,罗文君对国家政策扶持表示感谢,“扎根河套后,科研人员之间的交流更便捷,企业与高校的对接也更加高效了”。罗文君对未来的发展前景充满期待,“希望多多加速粤港两地之间的联系,共同构建大湾区良好的创业生态链。”

“河套为公司带来无限机遇”

深圳福保淘太郎有限公司总经理蓝天俊起初在香港科学园运营自己的公司,但一直有向内陆发展的愿景。在收到香港科学园深圳分园的入驻邀请后,果断报名参加并入选。2022年下半年,蓝天俊带着团队正式在香港科学园深圳分园成立了公司,基本业务主要是为客户提供网络安全服务、企业上云服务。

蓝天俊。

深圳毗邻香港,两地的人流和物流十分方便。“你可以看看我们深圳的office”,蓝天俊经常会邀请香港的客户来到深圳,颇为自豪地展示着深圳公司的发展。

“比起在香港,我们发现在深圳开公司有独特的优势。”蓝天俊介绍,公司在香港科学园深圳分园的运营成本大概是在香港的百分之六十,在招聘人才、场租等方面都有明显的成本优势。

此外,对他而言,河套合作区不仅拥有优越的地理环境、完善的配套设施,还为其公司带来无限机遇。“香港科学园深圳分园提供很好的商务对接服务,帮助我们更有效地找到目标客户,这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蓝天俊表示。

如同香港可乐多绿材科技有限公司与深圳福保淘太郎有限公司,越来越多的“过河者”们在这里发现机遇,与河套深圳园区同发展、共成长。目前,河套深圳园区已建成13个专业园区,打造10个国家级重大科研平台,汇聚8家世界500强研发中心,链接13个香港高校重点科研项目,汇聚160多个高端科研项目和超1.5万名科研人才,实现高端科创资源快速形成从“零的突破”到“集聚发展”的良好局面。

香港科学园深圳分园。

其中的香港科学园深圳分园是内地首个由港方运营、适用国际管理规则的科研空间,已经引入了50多个香港科创机构、企业和团队。未来,河套预计将新增20万以上的高端人才,使河套成为“技术源头在香港、创业转化在内地、发展壮大在全球”的首选地。